close
近來在中視、中天播出的「光陰的故事」是描寫在地生活少見的溫馨小品之作
雖然故事發生在眷村
但劇中的時代背景同是4、5年級生的集體記憶
瞇眼媽是6年級前段班,曾住在左營海光二村一段時間
對其劇情感到很有共鳴。。。。。。
小時的記憶 像8mm的影片在腦中開始播放
--與媽媽到村子口打手搖電話給在外地的爸爸。。。
--媽媽為了生計在家裡做手工...我功課做完也得趕緊幫忙。。。
--當屋外下雨,屋裡的鋁製臉盆就開始叮咚作響。。。
--生病時,六歲的我,得帶著眷補證走到眷村口的軍方診所看病,怕被笑,打針時還強忍著不能哭...有一次,在路上和一個小孩玩了起來,竟把眷補證給弄丟了。。。
--左邊山東籍的劉伯伯每天一定要吃大饅頭配生辣椒,而右邊的閔伯伯則習慣在過年時也給鄰居小孩包紅包。。。
左營版「光陰的故事」豐富了我的兒時記憶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眷村,,是一種生活模式的過渡,,是台灣特有的文化,,
這種建築當時本來就不賦與地久天長的意義
時間久了,不禁風霜~殘了,破了,非改建不可~~
隨著改建,眷村也面臨了被拆的命運
就在前年帶乖寶回左營看看媽媽小時住處時
看到海光二村已夷為平地,並矗立著高鐵車站
在排班司機的口中得知
海光二村老早就拆了~還是最早拆的一批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這些照片雖不是海光二村的,
但也和海光二村有同樣的遭遇
最後只剩下一堆石礫
全站熱搜